查看原文
其他

余光中病逝,他的乡愁与四川有关

2017-12-14 点我→ 四川日报


著名诗人、台湾文学家余光中12月14日病逝,享年90岁。


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种下“乡愁”的那个人不在了。 


 

1928年,余光中生于南京,后来在巴山蜀水度过了中学时代。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余光中《当我死时》


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1971年,余光中写下《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

 

与四川余光中


12年前:余光中背着乡愁归蜀

12年前的鸡年元宵,千古闻名的武侯祠内,结义楼上,77岁的诗人余光中诵起了杜甫的《蜀相》。


那时,白发斑驳的余光中,诗名早已传遍大陆,传回四川,而他也是行遍祖国,第二次入蜀。“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他曾在诗句里表露的无尽忧伤,在蓉城初春的暖阳下变得远遁无踪。


与诗友言笑晏晏,自称“川娃儿”的他,依旧说一口沉稳四川话的他,仿佛回到了自己少年时的欢乐。


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

——余光中致流沙河信


曾在蜀八年


翻阅余光中简历,大多没有提到他在蜀的8年,正是他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关键时期。抗战爆发后,他随家人辗转入蜀,在重庆上学,之后赴沪,后去了香港、台湾。


在巴蜀大地,有余光中最深的思念。这里有他的足印,有他的嫡亲表妹孙霞珍(四川日报退休员工),还有他仰慕已久的前贤杜甫、李白、苏东坡。


辣喉的是红油/麻舌的是花椒/大曲酒只消一落肚/便扫开岁暮的阴寒/如扫开半世纪贪馋的无助/把我辘辘的饥肠/熊熊烧烫,交给了火锅/蜀入了我

——余光中《入蜀》


余光中诗最早从四川“传出”


“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诗传回祖国大陆十年之后,余光中重归故土。而第一个把他的诗作介绍到大陆来的,正是蜀中学者流沙河。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星星诗刊》是最早将余光中的作品带到大陆的刊物。


余光中 图片来源:中新网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与余光中正是同宗,1981年初秋,流沙河在列车上读完台湾《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满心喜悦,其间最使他震动的就是余光中!


于是1982年3月的《星星》上,流沙河介绍了余诗,并选刊诗作20首。随后流沙河连续出版了两本专著《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都重点讲到余光中的诗,后来更出版《余光中诗一百首》,专论余诗了。今日余诗红遍大江南北,一人诵千人和,原本最早是从蜀地“传”出的呵。


余光中写给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与四川日报

余光中


川报记者三次对话余光中

四川日报记者肖姗姗回忆:


因为采访的关系,我与余光中先生在成都有过三次交集。


一次是2005年2月23日,余光中携夫人飞抵成都,参加武侯祠举行的“千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


四川日报摄影记者 欧阳杰

余光中一口地道四川话

在这之前,我在相关人士的安排下,先通过电话与余光中先生进行了对话,我没有想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四川话,先生在那头连连感叹:“我深爱四川,四川话可是我和夫人沟通的桥梁啊!”


他说:“四川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当年就是在这片风水宝地,我和家人躲过了战乱。”他告诉记者:“我很想回到这里寻访我儿时的记忆,而我的夫人范我存也在这里生活过。我们一起学会了四川话,一起在抗战期间逃难到四川,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后来我们辗转到了台湾,仍然改不了口,还是说四川话,这可是我们交流的专利,是属于我们两人的生活。


余光中夫妇在武侯祠 四川日报摄影记者 欧阳杰


他的中学在重庆度过,他的夫人范我存在乐山读小学。在采访中,余老多次感叹:“蜀者,属也,在我少年记忆的深处,我早已是蜀人。


一时兴起,余老显摆起自己的四川话,“我现在都还会说当年在重庆学的些歇后语,啥子‘白市驿的板鸭——干绷’!”


余光中与杜甫草堂

第二次是2006年9月8日,余光中先生飞赴成都,在杜甫草堂演讲。讲座中途余光中告之全场,他为草堂创作了3首诗歌!其中一首《草堂祭杜甫》,很长,共有40行,是他8月29日在家中创作的,题目和内容代表了他此行的目的和心情。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而另外两首竟然是上午游览草堂后,趁中午的休息时间,即兴作出来的,其中一首虽然很短,只有三句,但却相当震撼大气:“一千三百年可以见证,安史之乱最憔悴的难民,成就历史最辉煌的诗圣”。余光中挥毫泼墨写了下来,赠给了草堂。


大侃摇滚、R&B等流行时尚

第三次是2010年09月5日,余光中二度造访武侯祠,并开坛设讲,评说“诗情与酒兴”。此次专访,坐在对面的先生,满头白发,但言谈举止俨然一位“时尚达人”:他头戴某奢侈品牌报童帽,大侃摇滚、R&B,对猫王、披头士念念不忘……令人吃惊的是,那首温馨伤感的诗歌《乡愁》居然是余老听了摇滚乐后的兴起之作。


三首诗在四川日报文学副刊发表

多年前,头一年刚刚首次回大陆(北京)讲学的他,致信流沙河,提出想回蜀看看,并第一次写了一首专门回忆蜀地的诗作。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信中,余光中以方直刚劲的钢笔字写道,重庆綦江中学高二的同学魏晓莹寄给他一叠明信片《重庆之夜》。他“目光逡巡久之,颇似化鹤归去,不胜惘惘。念我昔日在蜀,正是她的年纪,一心向往山外的世界,何其广阔逍遥。而今入世太深,去国日久,又觉此身漂泊,乐且思蜀,不乐更甚。”信中说到向往五月间归蜀探望,并在信末附上了一首诗《嘉陵江水》。

余光中《嘉陵江水》选节


这首诗在四川日报文学副刊“原上草”(第370期)上发表后,以深切的乡愁打动千万读者,获得该年度的四川日报文学奖。

余光中《入蜀》选节


《入蜀》《出蜀》两首诗也先后都在四川日报“原上草”发表。


与蜀中好友余光中


因为在四川生活的关系,余老有很多少年时的朋友都在四川,“比如跟我‘神交’的流沙河先生,我们就一直有很深厚的交情。”


著名学者流沙河追忆余光中

先生的现代诗,使中国的现代诗别开生面


14日,听闻余光中逝世的消息后,四川日报记者联系到著名学者、诗人流沙河。流沙河在电话中声音低沉,悲痛不已。


流沙河和余光中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生的挚友。流沙河说,“光中兄前年因为走路跌了一跤,后来就有了病。我们一直都有保持联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信件上的联系了,当时,我非常欣赏他写的现代诗,我觉得他很突出地把现代诗和中国古典诗连接在一起。他继承了传统,发展了传统,又开拓了传统。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使中国的现代诗别开生面。”


流沙河与余光中


二人上一次的通话,是在今年的重阳节后,因为余光中的生日,就在重阳节。


流沙河在电话那端只问了一件事情,就是余光中的身体状况。流沙河说:“嫂嫂,我们光中兄,病况还好吧?”范我存女士回答:“还好。”“还好”两个字,按照我们四川人的意思,就是说病况尚在,并有进一步恶化,显然也没有好起来。流沙河听了这个回答,心里很难受,“没想到两个月不到,就从朋友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和我爱人心中非常难受。”  


流沙河告诉记者,他已给余光中夫人发去了慰问信,信上的内容很短:嫂嫂,我们已经知道了最不幸的消息,我们希望你好生保重,你在,光中兄就在。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沉痛惋惜


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听闻噩耗后,感慨说,“颇有些突然。愿先生走好!”去年底,因为《瞻对》在台湾出版,阿来和余光中在出版社安排的饭局上相见。“先生当时精神很好,我将自己的作品《蘑菇圈》送给他。”阿来回忆说,“先生接过去,含笑道:‘你在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很好。’”之后,他们还进行了很多文学创作上的探讨。“那顿饭,吃得很有意思。”阿来说道。


阿来补充说, 80年代的时候,流沙河就在《星星》诗刊介绍台湾诗人,其中就有余光中。“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看过他写的很多诗歌。余先生的诗,跟古代传统一脉相承,他把那种唐诗宋词的韵味,用得非常到位,哪怕他后来写诗少了,写散文也还是有这种古韵美感,很精很考究。”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追思余光中

他属于那种有光的人,明亮不强烈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说,“余光中先生的诗影响了一代大陆诗人的写作,他是属于那种有光的人,明亮不强烈,慢慢地滋养,正如他的诗,淡淡地表达,情感却是浓烈的。”


对于先生的离去,龚学敏感到很惋惜。他说,“这种哀伤和遗憾,并不仅仅是我个人,还有我们《星星》诗刊,作为国内最早介绍余光中先生的刊物,《星星》在很长一段时间,刊载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受到了很热烈的回应,如今先生驾鹤仙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诗歌继续前行,《星星》继续前行!先生,走好!”


散文家伍立杨送别余光中 

先生人虽去了,所精神具有持久影响力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伍立杨跟余光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过交往,听闻余光中去世,伍立杨表示非常惊讶。他回忆起最近一次跟余光中见面时的场景,“那是零几年的时候了,当时余光中在海南师范大学演讲,是我开着车去机场接的余先生。那个时候,余先生应该有70多岁了,但是依然看上去精神矍铄,状态极佳。”


余光中从台湾高雄市寄给伍立杨的书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更多与余光中有关的故事

缅怀余光中,川报记者回忆录



网友缅怀



今天,让我们再读一次他的代表作《乡愁》,缅怀余光中先生!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留不住乡愁,留不住你


从此以后

乡愁是一束长长的光阴

你在那一头

而乡愁

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头


猜你还想看

转给父母!“曹清华牌”涉嫌虚假宣传!仍在全国热卖!

太快了刹不住!成都成为5G试点城市,2020年四川人将用上5G!

明年3月起,成都买卖二手商铺、车位等要实施评估计税了!

  

四川日报记者 曾东平 肖姗姗 杨琳 文莎

综合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新华网

编辑:庞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